今天
我们和大家一起走进
翔云镇第一位女博士王秀治
的精彩故事
人物简介:
王秀治,女,1964年9月出生于翔云镇金安村,1978年毕业于福建省南安县第十三中学,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考取南安县重点中学南安第一中学,之后离开翔云,走上不断求学之路,直至成为翔云第一位女博士。
曾先后担任过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部党总支书记、副主任,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年学术交流中心副主任,上海市侨联委员、上海市卢湾区青联委员,上海市卢湾区侨联委员,上海社会科学院侨联副主席等职务。
17岁考上重点大学,24岁取得硕士学位,27岁当上硕士生导师,就读博士学位期间,获福特基金会资助,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开展访问交流……这样的“学霸人生”是种什么体验?
今天,笔者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翔云第一位女博士——王秀治。
从贫困偏远山区 走向重点大学
1964年,王秀治出生在南安翔云镇的一个小山村,“那个时候,越山区的地方越重男轻女,大家都还停留在温饱时代。”王秀治家中有5个姐妹,三个兄弟,按道理位列老二的她,也应该承担起照顾弟妹的责任。
但在王秀治家却是个“例外”。“父母对我说,只要我能读,就一定让我读下去。”父母亲的一番言语,也成为了王秀治学习的动力。
1978年,改革开放的第一缕春风吹到了王秀治身上,她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,考取了南安县重点中学——南安第一中学。
从穷乡僻壤到县城的求学路,无疑是艰辛的。“萝卜干、地瓜、干粮,都得从家里亲自背到学校,当时父亲是南安县汽车队驾驶员,为了给我加餐,他时常会在小炉子煮上一锅红烧肉,给我送到学校。”时至今日,王秀治仍然忘不了那股香气。“那是父亲给我留下的深刻记忆,也是一位父亲最朴素的鼓励方式。”
凭着身上的韧劲和冲劲,1981年9月,王秀治考上了——南京农业大学,攻读农业经济管理专业,并获得了农学学士学位。
在王秀治看来,除了自身的努力,更要感谢那缕改革春风,以及父母亲的鼎力支持,才真正帮她拼出了那份迈向成功的拼图。
师从著名经济学家 立足科研结硕果
俗话说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;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。大学毕业后,她并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。
感觉后劲不足的她,又开始攻读研究生。1988年—1991年,她考取了上海社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,获管理学硕士学位。
表现优异的她,也因此留任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工作,成为了一名硕士研究生导师。
研究课题、论证项目、指导学生……作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员,王秀治长期致力于农村经济及股权结构研究,不仅曾出版两部著作,而且参与多部著作的编写。
在职期间,王秀治还攻读博士学位,师从著名经济学家、中国“创意产业之父”、第9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,并于2004年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。
值得一提的是,就读博士学位期间,她曾获福特基金会资助,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开展访问交流。此外,她还曾花费1年多时间,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访问交流……丰富的国外访问交流经验,进一步拓宽了她的视野,更为她之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。
一份耕耘,一份收获。从事科研多年来,王秀治发表了近10篇学术论文,完成近30项研究课题,王秀治也凭借扎实的科研功底及创新的科研想法,荣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、上海市科委优秀成果三等奖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、上海市学习宣传研究邓小平理论优秀成果奖集体奖项,上海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特别奖等荣誉。
而作为硕士研究生导师,农业经济与管理硕士学位点负责人,她也会从科研基础及人生道路上给予他们指导性意见,如今她培养的近20名研究生,已在各个岗位上发光发热。
现在,从学校退休的她,更热爱运动、旅游、摄影,喜欢亲近大自然,每到一个地方,她都会记录、拍摄,写下“旅行游记”,她希望能走遍祖国大好河山,享受这人世间的美好旅程。
她也祝愿,家乡翔云更加美丽富饶!祝愿父老乡亲健康快乐!祝愿家乡人才辈出造福乡里!(来源:福地翔云)